网站首页 / 政协蒙城县委员会 / 政协要闻 / 图片新闻

蒙城县政协委员热议全委会工作报告

阅读次数:4517 作者: 张运雷、刘勇 信息来源: 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2-06
[字体:  ]

 

    2月4日下午,蒙城县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六个联组的236名参会政协委员,热烈讨论县“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十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2.jpg

    县委书记、县长孔祥永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蒙城县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中共界、共青团界的联组讨论。县政协主席石东升参加讨论。

1.jpg

    会上,13位政协委员围绕政协工作报告,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委员进社区、委员联络室、乡村振兴、文旅发展等踊跃发言,大家话成绩、谈问题、找对策,体现了委员们的高度责任意识和参政议政水平。县委书记、县长孔祥永同志认真听取发言后,认为各位政协委员的发言,有站位、有担当、有情怀,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积极吸纳、抓好落实,融入到具体工作决策中去。

    孔祥永指出,2020年,县政协紧扣县委决策部署,坚持“三心两进一流”工作理念,务实协商议政,戮力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坚持疫情防控与政协工作统筹抓、奋力夺取“双胜利”;坚持建言献策与凝聚共识齐发力、收获履职“双成果”;坚持深化改革与打造品牌同推进、赢得创新“双丰收”。

6.jpg

    孔祥永强调,要把握形势、抢抓机遇,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定不移走稳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县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要继续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围绕“一市一城三中心、一地一区三集群”的发展定位,紧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工作履职尽责,做到服务大局有高度,建言献策有深度,改善民生有广度,民主监督有力度。广大政协委员要在聚焦中心、服务大局中发出“政协声音”、释放“政协力量”。要旗帜鲜明、强化担当,争做新时代合格的政协委员。要说好政协话、做好政协事、当好政协人,把荣誉与责任统一起来,把个人理想与政协事业统一起来,把所言所行与蒙城未来五年发展定位统一起来,团结各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政协组织的向心力,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蒙城凝聚强大合力。

    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刘卿参加政协十届蒙城县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二联组讨论。

讨论中,与会61名政协委员畅所欲言,讨论热烈,委员们对县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情况报告表示赞同,并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制造业发展、培养企业技能人才、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助推民营企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委员工作室建设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委员们纷纷表示,有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将坚定信心,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做好自己、做强产业,真正成为蒙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

    梁晓婕委员说:常委会报告让人眼前一亮:一是体现实事求是,篇幅紧凑,没想到一年来县政协机关圆满完成99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成绩喜人。二是体现协商创新,协商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有委员进社区,还有基层协商议事会议。三是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对今后政协工作的意见高屋建瓴、立足长远,重点突出,新的工作任务科学合理、催人奋进。

4.jpg

    社科届政协委员姬长朋说:要坚决维护委员形象,修身律己,以强烈的政治自觉、、务实的工作作风扛起发展之责,我们要时时检视自身,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在这一届收获了什么、做了点什么,又能留下点什么?再回首,至少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3.jpg

    讨论中宗教界委员胡白艳表示: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要求,全方位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大胆改革创新、勇于争当先锋,树立新时代政协委员奋发有为的新形象、干出一线政协的新样子,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5.jpg

    第五组联组,新闻、文化、教育、医卫界别的45名委员们立足自身,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委员们认为,两个报告简洁明快,主题鲜明,亮点突出,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过去一年,县政协聚焦民生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基层协商议事会议’‘委员活动周’等平台,积极建言献策,为我县基层治理现代化、城市品质提升、乡村振兴等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委员们认为,去年县政协在县委坚强领导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围绕我县发展大局,强化履职为民理念,以“提质增效年”为抓手,务实协商议政,勠力建言献策,广泛凝心聚力,为我县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胜利收官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建议建议加大投入支持原创文化创作,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主动挖掘优秀本土题材和特色文化资源。创建培育原创文艺人才的滋养土壤,健全文艺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各类文艺人才不断涌现、文艺创造力竞相进发的良好氛围。从细微处入手,加大文创产业发展,彰显本地特色的文化符号和品牌,带动旅游和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