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全国产粮大县。多年来,我县为国家的粮食战略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也获得了上级多个部门的多次表彰。但近年来,随着全国农业结构的转变,我县传统的粮食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高产不高效的问题较为明显,特别是许多秋季粮食的品质不能达到国家的要求。同时受气候变化影响,我县夏季高温和涝害等灾害天气频发,导致了夏季作物的减产甚至绝收。由于我县水资源非常丰富,加之历史上有种植水稻的经验,因此引进优质旱稻生产,是推进我县夏季作物生产的最好举措,可以根本解决当前我县夏季作物遇到的问题。
一、发展优质旱稻的依据:
- 我县历史上是种植水稻的主产区,最高峰时面积超过60多万亩。
- 现在的旱稻技术生产非常简单,技术容易把握,省工省时省事,全程都是机械化,只要确保水源就可以成功生产,直接解决了涝害和干旱的问题。比种植玉米还要简单。怀远县的龙亢农场过去夏季种植玉米和大豆,目前通过涡河提水全面改种水稻,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3.我县拥有优质旱稻发展的自然条件。由于我县直播旱稻开花灌浆期是在9月初,这个时候的气象条件是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非常有利于干物质的快速积累,为旱稻的优质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4.优质旱稻市场前景广阔,特别是东南沿海需求量非常大,价格非常高,许多优质稻公司都在想法找合适的产地做订单。
- 发展优质旱稻代替夏玉米等其他夏季作物生产,对种植小麦没有任何影响。
- 我县拥有四大河流和众多的沟渠,机井网络,灌溉简单,具有发展优质旱稻的条件,目前我县已经发展旱稻面积超过10万亩。
- 优质旱稻生产效益明显高出夏玉米。我县夏玉米的纯收入每亩在400元左右(以2018年为例),优质旱稻亩纯收入在1200元左右,一亩地旱稻比夏玉米增收800元。如果我县发展80万亩优质旱稻,全县农民纯收入将增加近7亿元。2019年由于受干旱影响,我县夏玉米产量更低,但优质旱稻依然很好,每亩地的收入差异将超过1000元。
7.优质稻谷的附加值非常高。目前沿海的高端大米市场的优质大米价格在5--8元每斤不等,个别品牌甚至超过10元。但稻谷加工成大米技术工艺非常简单,成本较低,一般稻谷每生产一斤大米的成本在2元左右,如果把我县的优质稻谷做出优质大米品牌,形成工业化生产,它的经济价值更是几倍甚至数倍增长,直接改变了我县依靠种植夏玉米的落后生产形态。同时带动了运输、餐饮、住宿等多个行业的发展。
8.优质旱稻可以做成订单农业,目前沿海的许多大米加工企业都在想法和内地优质稻区签订回收合同,价格一般是在国家的保护价的基础上加价0.1元每斤收购。达到一定规模,可以引进大型稻谷加工企业在我县直接加工。
二、我县优质旱稻生产存在问题:
1.我县农民传统意识存在问题,一个方面历史上种植水稻技术手段落后,劳动强度偏大,加之当时稻谷的效益非常低,导致后来形成种植大豆和玉米的习惯。另一个方面现在的农民对于种植夏玉米已经形成了习惯性思维。不知道种植优质旱稻的效益。
2.政府部门没有深入研究优质旱稻的推广的价值和效益,更没有引导农民去做这个生产,农民也不知道种植旱稻非常简单。
- 农业部近年来一直努力推动我国镰刀湾地区玉米结构调减工作,我县就属于调整的地区,但我县农民多年习惯种植夏玉米,面积扔没有减少;
- 我县的农田水利建设对于农作物生产部分没有保障,河沟渠没有很好的配套,常常出现干旱不能及时灌溉的现象。今年我县柳林部分旱稻种植户就缺少灌溉水源;
- 使用优质品种较少,订单、规模,品牌没有形成,效益较低;
- 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撑和专业技术人员服务。
三、几点建议:
- 建议政府加大引导力度,推进优质旱稻生产。
- 要充分利用我县的水资源优势,加大水利设施规范建设,做好大的水系规划,强化四大河流功能,为发展优质旱稻做基础(建议学习怀远县)。
- 积极引进优质旱稻品种,加大品种利用和筛选力度,确定适合我县发展的优势品种。
- 做出我县优质大米品牌,特别是虾稻共养区,更要发展优质稻的生产。
- 通过优质旱稻发展,引进大型的大米加工企业,可以直接推进我县的大米产业链发展,带动经济发展。
- 把优质旱稻作为产业扶贫项目,推进旱稻发展。淮南市潘集区要求潘集区的所有贫困户种植优质旱稻,通过订单销售的稻谷数量给予补贴,这样可以调动贫困户生产粮食的积极性,这和我县补贴贫困户种植作物面积是有很大区别的。
7.优质旱稻生产建议先动员原来我县的老稻区,例如漆园、岳坊、楚村、立仓等,其次就是要求具有大的行水沟(常年有水源)两侧种植,然后通过示范带动依次推进。
8.建议全部采用河沟渠配套灌溉,目前可以发展的地方就是靠近大的行水沟一节地,这样便于灌溉,一般不提倡使用井水,一是井水使用造成地下水资源浪费,二是井水是硬水,对于所有的农作物灌溉效果均没有沟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