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人应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我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拥有可耕地216.5万亩,年均生产粮食150万吨以上,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由原来的吃饱转变为现在的吃好吃的健康,这对粮食的优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县的粮食生产也应由原来的单独追求高产,向高产优质方向迅速转变。
一、发展优质粮食的依据:
1.自然资源优势。我县的降水、土壤、积温等气候条件适合发展优质粮食生产(我县目前可发展的优质粮食主要是强筋小麦和优质香稻)。农业农村部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认定我县是重要的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安徽省农科院水稻专家把我县作为优质香稻重点发展区。
2.市场优势。强筋小麦比普通小麦的市场价格高出0.1-0.15元/斤,强筋小麦面粉比普通小麦的面粉市场价格高出0.8-1.2元/斤。我县种植小麦190万亩,一般产量是500-550公斤,按照销售粮食的效益,种植强筋小麦全县每年可增收2亿元以上,面粉的效益侧超过10亿元。优质稻谷价格比普通稻谷价格高出0.2-0.25元/斤(蒙城县历史上种植水稻40万亩,这些地方都可以种植香稻),稻谷的产量一般是600-700公斤/亩,优质稻谷比普通稻谷每亩多收入300元以上。如果加工成大米,优质大米比普通大米高出2-3元/斤,市场前景更为广阔。
3.政策优势。农业农村部要求“供给侧”改革扩大优质粮食生产面积。我县拥有“中国好粮油”“品牌粮”等优质粮食项目可以支撑优质粮食生产。我县的“一块田”改革试点和土地的快速流转,以及较为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也是推进优质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千亿斤粮食工程和农机全程托管模式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4.技术优势。一是我县拥有完备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县乡技术人员配备齐全,专业职能完全胜任目前生产需求。二是现有的技术条件能够满足优质粮食生产。三是全县的烘干塔建设可有效保证优质粮食的质量。
二、发展优质粮食存在的问题:
1.宣传引导不到位。一是种粮大户和农民朋友对优质粮食的市场前景了解较少,不知道优质粮食发展的前因后果;二是政府宣传引导力度不够,认为种地是农民的事情,和政府无关。
2.品种和技术落实不到位。一是目前市场上品种“多、乱、杂”,种粮大户和农民朋友缺少必要的鉴别能力。二是许多种粮大户和农民朋友不懂品种操作规程,总是抱着一副庄稼活,不要学人家咋着,咱咋着的态度,殊不知同样一个品种受前茬作物、气候、肥水等条件的影响,品质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三是防灾减灾意识严重滞后。
3.仓储收购无保障。一是目前我县没有专业的国家批准的优质粮储备库,二是由于面积偏小,没有单独储存条件,导致少量生产的优质粮食往往与普通粮食形成混杂,造成价格和品质的下降。
4.政策支撑不够。我县的优质粮食补贴较少;农业基础投入不能保证优质粮食生产;干旱和涝害没有较好的解决。
5.缺少必要的深加工。粮食生产更大的意义就是加工升级转化,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县虽是产粮大县,但80%的粮食都被直接输送到外地,生产效益非常低下。没有品牌,缺少市场竞争力。
三、发展优质粮食的建议:
1.成立组织,强化领导。优质粮食生产关系到我县未来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做好优质粮食生产在我县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建议我县成立优质粮食生产领导组织,强化优质粮食生产力度,明确各乡镇考核目标,确保优质粮食生产落到实处。
2.强化技术服务。一是引进示范推广优质品种,强筋小麦如中麦578、西农20、郑麦379,新麦26等;优质香稻万象优系列等。近年来这些品种在我县示范推广已起到明显的经济效益。二是要根据不同的品种制定不同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三是农技人员要深入基层一线,划片包干,做好技术指导服务。
3.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强筋小麦的播种收获时间和普通小麦是不一样的,这样可以为发展作物的多样性奠定基础。优质香稻可以代替夏玉米生产,香稻的效益超过夏玉米的两倍,且管理简单高效,同时香稻的下茬更适合强筋小麦生产,建议我县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抓好香稻和强筋小麦轮作。
4.加大政策支撑。充分利用“中国好粮油”“品牌粮”等项目推进优质粮食生产。我县更要拿出专项资金支持优质粮食生产,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规则,重奖为优质粮食生产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做好小麦的统一供种,确保“一村一品”和“一镇一品”的实施。同时要加强基本农田治理,确保涝排、旱灌。
5.完善仓储条件。一是向国家申请优质粮食储备仓库,做好优质粮食储备;二是开展有条件的种粮大户储备补贴;三是做好优质粮食的就近输送,马集、岳坊、小涧等乡镇可以与西阳镇的金沙河集团直接签订回收合同。
6.强化招商引资,做好深加工。利用优质粮食资源,做好加工企业的招商是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让益海嘉里、五得利等类似的大的集团公司早日进驻蒙城,做好优质粮食深加工,带动我县相关行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