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亿计的农民从农村奔向城市,从落后地区到沿海等发达地区,或务工或经商,或就业或创业,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但也正是这种单向性的流动,使得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拉大,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一系列社会新问题。蒙城作为皖北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每年外出务工的农民人数都在20万以上。这些农民工在外多年的务工、经商和就业或创业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胆识和才干,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信息,加上其熟悉家乡资源情况、人事关系和投资环境,很多有着传统乡土观念的农民工创业者,愿意返乡创业,在方便照顾家人的同时,能够带领乡亲走上共同富裕之路。现在各乡镇都分散存在不少的家庭式作坊,有的小型机械加工,有的是服装来料加工等等。
存在问题:
一是土地资源紧张,返乡人员创业场地难解决。现在蒙城仅有少部分乡镇有返乡创业园或工业园。没有创业园的乡镇大多采用的家庭式作坊,生产加工作业不仅成本高,并且场所不达标,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二是资金短缺,融资渠道狭窄。部分返乡创业者资金短缺,虽然也有支持创业型贷款,但资金量太小,杯水车薪,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建议:
加大财政和土地支持,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营造良好环境。一是按各乡镇的实际需求,建设相应规格乡镇的“返乡创业园”(目前全县仅有马集、辛集、双涧等几个乡镇建设有返乡创业园或工业园)。二是根据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实际需要,各级财政可建立贷款担保基金,明确担保机构,也可将贷款担保基金直接注入同级财政部门指定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融资担保。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建立风险补偿资金,用于担保机构坏账的代偿。三是对返乡创业,特别是创办为解决当地就业、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做出重大贡献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科技效能型经济实体和农业产业化企业,政府应在用地(租赁费)、用水和用电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