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政协提案委员会欢迎市民踊跃参与提案点评!

提案号: 5 提案题目: 关于深入推进我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建议 提案人: 蒲金刚 李敬峰
提案内容:

提案一:关于强化我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建议蒲金刚

 

我县作为农业大县,农作物秸秆产量大,而随着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和各类替代原料的应用,农作物秸秆不再是广大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必选物质,导致农作物秸秆大量堆积、腐烂,甚至直接在农田进行焚烧,造成了污染。如何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是我县急需解决的问题。

存在问题:

当前,由于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还存在秸秆收集难、利用比例不协调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深入发展。

一是市场化运作不高。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招商引资深加工项目力度不够,深加工项目少,缺乏市场引导,各县市无专门秸秆收储场所,收储体系不健全,市场化运作程度较低。

二是齐抓共管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涉及农业、畜牧、环保、安监、农机、财政等多个部门,面广、难度大,需要各部门协调联动共同推进,目前,各部门统筹抓秸秆综合利用、齐抓共管的机制不健全、格局没有形成。

相关建议:

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将成为我县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减轻大气污染、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1、建议设立秸秆综合利用专项扶持资金预算,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力度。给予技术研发机构资金补贴支持,对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进行专项补助,并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推进较好的地方政府给予奖励。

2、强化技术推广。建议建立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专家工作组,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指导、培训等工作,并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秸秆燃料和能源化利用、秸秆储运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技术。

3、因地制宜,逐步发展适合本地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拓展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和途径,引入创新型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以市场化方式降低秸秆收集成本,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益。同时,还可以在农村扩大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让农民在秸秆综合利用中得到实惠。

4、政府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力度,支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这些年,我们区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效,但由于支持力度不够,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和措施还有待完善,加之民间投资不足,使加工设备、基础处理设施配套不足的状况依然存在。我们可以利用补贴制度来鼓励农民与企业,既可以对农民采用秸秆综合利用有益方式给予财政补贴,也可以对有效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益的企业给予政策、项目上的倾斜或财税上的优惠,切实调动农民与企业积极性。

5、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属地责任,在继续加强对焚烧秸秆的查处力度的同时加大宣传和服务工作的力度,增强农民环保意识的同时,让农民认识并了解更多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与方法,好处与效益。

 

提案二:关于加快推广实施秸秆打捆离田的建议(李敬峰)

 

我县经济已经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但是现实中拘于能源的短缺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急需加强人们对生物能源的重视。随着人们对生物质发电行业有了初步认识,对于小麦、玉米秸秆特性的综合了解,对秸秆压缩理论进行验证,得出秸秆打捆的实际综合利益。利用秸秆是低碳、环保清洁的新型燃料,其在上物质发电上的成效,大大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目前我县两季农作物秸秆主要处理方式是机械打捆离田,其工序流程为:前荐作物联合收割-拖拉机配套秸秆打捆机打捆-秸秆成捆后搬运离田-送往当地发电厂。

一、秸秆打捆离田的优势

(一)避免多种机械对土壤的二次碾压,减少土壤板结。

(二)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创造额外利润。

(三)百姓、经营者、当地政府三方受益。

二、秸秆打捆现状

   经营者前期投资一定资金购买机械及投入一定人力实施秸秆打捆,秸秆离田周期短,为百姓及时播种下季农作物创造有利条件,确保农作物及时播种,但是后期销售秸秆周期较长,占用人力、物力及资金,给经营者造成较大压力。政府许诺的每亩奖补问题,不能及时给予经营者兑现,减少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对于后期秸秆打捆造成困难,经营者很难再去实施秸秆打捆。

三、建议

(一)建议当地政府推广应用秸秆打捆。

(二)及时兑现秸秆打捆奖补政策,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为我县秸秆打捆的资源有效利用做出贡献。

提案满意度:
提案点评:
(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
办理复文:

蒲金刚、李敬峰等委员:

您们在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深入推进我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蒙城县目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总体情况

 2019年,我县秸秆综合利用以加快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化利用模式,加速推进秸秆现代环保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链条完整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建立完善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标准体系、产业技术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2019年我县共种植农作物366.6万亩,秸秆产生量理论资源量199.2万吨,产生可收集秸秆量为176.7万吨,总利用量162.5万吨,总利用率达92%;产业化利用量65.1万吨占秸秆综合利用总量的比例达到40.1%;能源化利用量48.8万吨占秸秆综合利用总量的比例达30.0%。

1、加大秸秆能源化利用水平。依托我县安徽国能生物质电厂和上海电气秸秆发电厂、安徽上元绿能科技公司、安徽亿达新能源科技公司、安徽繁硕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蒙城县盛焰秸秆有限公司等18家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产企业,年消耗农作物秸秆48.8万吨。

2、支持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积极培育多种秸秆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主体,加强黄牛、山羊等草食家畜养殖支持力度。截止到县统计局提供第三季度数字,2019年全县牛羊规模以上养殖场(企业)60多家,黄牛存栏11045头,出栏8950头;奶牛存栏量92头;山羊出栏270586只,存栏132042万只,年消耗秸秆约15.7万吨。

3、加大推进秸秆工业原料化、基料化利用。我县积极拓展秸秆利用途径,2018年下半年王集乡在王集工业园区通过招商引资渠道,成功引进国超生态板业落户,经过紧锣密鼓的建设、引进机器、组装、调试等环节,于2019年10月正式投产,年可消耗小麦秸秆4.5万吨。在环保产业园区内招商引资的两家秸秆原料化利用企业(安徽润盟农业生态产业有限公司、安徽宜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已落地,正在建设,建成投产后可消纳秸秆近20万吨。

4、切实提高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水平。坚持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为主,开展秸秆还田离田利用农事轮作。改进秸秆机械化粉碎全量还田工作,促进农作物秸秆在农田系统内循环利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鼓励和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和使用切碎、抛洒、灭茬、深埋等秸秆粉碎还田农业机械,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大农机、农艺技术集成应用,改进农机作业方式,推广应用反转灭茬、深翻深耕(2019年秋种全县实施56万亩土地深翻补贴项目)、少耕免耕、板茬直播等技术,切实提高秸秆还田质量,促进秸秆全量还田肥料化利用水平,2019年我县秸秆肥料化利用97.4万吨 。

二、目前蒙城县农作物秸秆收储运用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一)高标准完成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项目)任务,建立了收储运销利用一体化。

1、高质量完成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任务。2018-2019年,蒙城县高标准完成了以下秸秆综合利用工程(项目):一是新建18个秸秆收储大棚,每个棚收储容积不低于1000吨;二是新建两处秸秆固化成型生产点,年消纳秸秆近2万吨;三是新建1处年消纳农作物秸秆3000吨的大中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项目一处。四是建设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片2个,示范片实施秸秆还田综合利用近8000亩。

  2、秸秆收储运销利用一体化基本建成,截止2019年现已培育临时堆放转运点150个;标准化收储点115个;固定式收储点22个;饲料化利用企业50家;能源化、基料化利用企业22家,2家秸秆加工机械设备研发生产企业;3家工业原料化利用企业;秸秆运输公司5家。初步形成了收、运、销、用一体化格局。

(二)秸秆博览会签约项目情况

  2018--2019年我县在全省秸秆博览会上成功签约6家企业(上元秸秆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润蒙年产12万立方米零甲醛高强度环保秸秆板生产项目、宏桥年产6MW生物质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集中供热项目;昊源年产5000吨植物纤维环保制品生产线建设项目;蒙城县国超生态板业有限公司年产60000立方秸秆板材项目、安徽茂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年产1500-2000台打捆机生产项目)签约资金16.58亿元,项目都已开工建设,截止目前投产的只有3家。

(三)秸秆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情况

截止目前蒙城县共有秸秆规模化生产利用龙头企业5家(国能(蒙城)生物质电厂、上海(蒙城)生物质电厂、蒙城县国超生态板业有限公司、安徽亿达新能源科技公司、安徽上元绿能科技公。

(四)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园建设情况

截止目前已入驻园区有关秸秆利用企业5家,其中2家已批量投产、2家在建、1家秸秆设备企业;年生产和收购秸秆固化成型颗粒10多吨,2018年获批第二批“省级产业园区”。

  (五)秸秆收储奖补资金情况

为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力度,提高秸秆产业化利用率,蒙城县已连续4年出台秸秆收储奖补政策,2019年制定出台《蒙城县2019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财政资金奖补办法》(财农[2019]76号)文件,根据核定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按照每季亩均20元提前拨付给乡镇。对符合标准秸秆收储利用达到1000吨以上的,给予每吨50元补贴;对秸秆饲料化利用达到100吨以上的,给予每吨50元补贴;对青贮秸秆200立方米以上,每立方米补助33元(以上青贮饲料化利用奖补仅限于本县从事秸秆饲料养殖的经营主体)。(2019年午、秋两季,全县经县应急局验收的收储能力在1000吨以上秸秆收储点139家,收储秸秆41.33万吨,县财政奖补2241.768万元。秸秆饲料化收储点在100吨以上的24个,8166.5吨,县财政奖补40.83万元。共收储42.146万吨,奖补资金2282.598万元。)2017--2019年县财政共奖补秸秆收储资金3174.5万元。截止6月12日,我县午季秸秆离田113万亩,离田率57.3%。

  三、探索出了秸秆利用“热能托管”模式

安徽亿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利和上元绿能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热能托管(热能托管---采取与热能利用企业签订热能托管合同,企业投资自建锅炉、用自己加工的生物质颗粒燃烧产生热能、自行管理,按照合同约定提供足量热能)的方式,延长秸秆加工利用产业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先后与连云港市工业投资集团上元节能建材有限公司、江苏三吉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有限公司、蚌埠丰原涂山制药有限公司、江苏宏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签订供热能源管理合同,实行热能托管。每年供热在20万方,可消纳秸秆固化成型颗粒近10万吨,带动秸秆加工企业10余家、秸秆收储企业30家,实现年纯利润1000余万元。

四、秸秆产业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秸秆收储成本高,利润少。从田间打捆收集秸秆运到堆放点220元/吨--240元/吨 ,距离较远的堆放点,运输成本更高,费时费力,利润更低。秸秆储存难,尽管秸秆经过打捆加压体积减少了不少,但相对其他商品堆放体积还是偏大,不便于覆盖,在储存过程中易变质,易造成销售难、价格偏低等情况;场地租用费、人员看管费和消防设备投资也较大,且成本不断攀升,一般农民或经纪人秸秆收储积极性不高。

2、由于秸秆收储受农时、打捆机械规模、降雨等因素限制,秸秆打捆离田清运、收储难。时间紧,收种工作任务重。政府、群众留给收储企业作业的时间有限,增加收储秸秆的难度。实际工作中,有些乡镇村方法简单,对秸秆禁烧工作重视,更多愿意秸秆粉碎还田,不愿秸秆离田,对建设秸秆收储点支持力度不够。

3、财政资金投入秸秆综合利用力度小。秸秆离田农机补贴品种少、力度小;秸秆产业化利用补贴力度小(水稻50月/吨、小麦40元/吨、其他30元/吨)、秸秆加工利用企业固定建设没有补贴。

  4、受制于规模化秸秆加工利用企业少、秸秆制品科技含量低、用途少、用量小等原因,秸秆加工利用价值低、效益少,现在秸秆加工利用企业积极性不高,经营困难。

五、下步工作举措和计划

以秸秆现代环保产业园为依托,大力培育秸秆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围绕秸秆综合利用全产业链条,扶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大园区招商力度,鼓励更多秸秆利用企业入住园区;进一步优化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加速提升秸秆能源化利用水平;拓展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利用渠道;推进秸秆原料化利用产业集群,进一步规范秸秆综合利用标准化收储体系建设;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引进、研发和应用。

(一)通过加大电厂、秸秆固化成型颗粒企业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秸秆掺混比例。加大对国能、上海生物质电厂锅炉技术革新,使有原来30%提高到掺混比50%以上,每年可增加秸秆利用5万吨以上。

  对秸秆固化颗粒企业必须使用秸秆量占到利用加工总量的50%以上,每年可增加秸秆利用在5万吨以上。

(二)加大在建项目力度。加大对2018年秸秆签约在建项目的建设力度,争取“润蒙年产12万立方米零甲醛高强度环保秸秆板生产项目”在年内建成并投产(已与上海投资方达成协议,6月份设备进厂组装)、宏桥年产6MW生物质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集中供热项目预计年内建成;昊源年产5000吨植物纤维环保制品生产线建设项目,目前厂房基本建成,有望年内投产,预计2021年上述3个项目能形成批量生产,新增秸秆利用20万吨以上,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县秸秆综合利用上一个新台阶。

(三)以省秸秆博览会为纽带,加大招商力度。通过招商积极引进秸秆加工利用龙头企业,在秸秆深加工环节不断提高科技支撑和研发力度,在延长秸秆加工链条,拓展秸秆利用途径上下功夫;各级政府、部门要相互配合在政策、资金上鼓励支持企业、能人、大户参与秸秆综合利用 。

(四)县继续实行秸秆收储奖补力度不变,建议省市加大财政对秸秆综合利用、奖补力度,继续加大对秸秆收储、利用等环节的财政奖补补贴力度(提高秸秆收储利用机械补贴力度,在国补的基础上提高补贴20-30%;秸秆综合利用秸秆原奖补是按作物分类奖补(水稻50元/元、小麦40元/吨、玉米及其他30元/吨),取消分类,统一提高标准按60元/吨补贴;补贴规模起点要将低,由原来设置的1000吨降低到200吨(含)就给补贴;增加秸秆收储环节补贴,建议收储规模在500吨以上的标准收储点每吨奖补60元;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设备、厂房投资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给予一定比例补贴。),鼓励更多能人、企业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五)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重视程度,把秸秆综合利用纳入对乡镇年终考核,建议对秸秆离田利用率、秸秆收储点建设作为财政支持和绩效考评同秸秆禁烧“零火点”工作一样同等对待力度。

 

 

 

               蒙城县农业农村局

               2020年6月16日

复文满意度:
复文点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