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政协提案委员会欢迎市民踊跃参与提案点评!

提案号: 4 提案题目: 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县稻虾(渔)共作规模,做好产业链的建议 提案人: 姬长朋 戴占民 蔡娟娟
提案内容:

提案一: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县虾稻共作的建议(姬长朋)

 

近年来,在蒙城县委的支持下,我县的虾稻共作,种养结合在立仓、楚村等乡镇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农户和合作社因为发展虾稻共作走上了致富之路。为全县的经济发展探索了一个新模式。

一、发展虾稻共作的科学依据

1. 自然资源优势

我县立仓、楚村等乡镇处于芡河下游的低洼区,也是蒙城县海拔最低的地方,往往造成涝害,发展虾稻共作是个非常科学的处理办法。虾稻共作是个生态养殖模式,种植和养殖二者相互循环,交互利用资源优势,减少使用肥料兽药等投入品带来的农业污染,突出了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意义。

  1. 人们的饮食习惯需求

近年来人们的饮食习惯得到了较大的改变,食用小龙虾是一个非常时尚的消费理念。

  1. 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由于农业投入品很少运用,虾稻共作生产的小龙虾和稻谷都达到了绿色和有机标准,市场价格非常高,市场前景业非常的紧俏,是大力发展的一个非常优势的产业。

二、我县虾稻共作存在的问题

  1. 面积偏小,市场小

近几年来,我县虽然虾稻共作了有了一定的发展,但面积依然偏小,面积小,总体数量就少,不能够形成规模,市场就不能够形成。

2.资金不足,带动难

由于虾稻共作,不是普通的农业生产,投入资金比较多,因此带动发展比较困难。

3.缺少技术,产量低

部分养殖和种植大户对于虾稻共作的技术,仍然是个盲点,有的只顾了养虾稻没有种好,有的只种了水稻,虾没有养好,有的不会选择品种,导致有产量,没有质量。

三、发展虾稻共作的举措

1.政府立项,带动发展

虾稻共生是个非常好的生态农业项目,我县也在安徽做了品牌,树立了榜样,建议政府进一步做好立项,拿出具体措施,加大扶持和发展对于已经发展的,进一步给予支持,推进他们稳定壮大。同时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做好宣传,让全国都知道蒙城的虾稻共作生产,今年立仓镇的耿志在中央电视台做了我县龙虾的专题报道,建议政府给予奖励。

  1. 科学规划,逐步推进

虾稻共作要做好规划,设计好目标和产量,包括销售方向,避免一哄而上和一哄而下的现象的出现,

  1. 掌握技术,提升品牌

加大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技术落到实处,加大核心品牌的注册和宣传,建议就是蒙城品牌,大家都利用这一品牌共同宣传,重点突出生态理念,把虾和稻都推进高端市场。不能老是拿产品在蒙城打“转转”。

 

提案二:关于提升“稻渔共作”规模,推进龙虾交易市场建设,做好虾稻产业链项目的建议戴占民

 

    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大做强“稻渔共作”规模,推进龙虾交易市场建设,做好虾稻全产业链项目取得一定突破,为我县高质量发展积累了经验。

一、 存在的问题:

1. 共作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链不长,市场占有量不足,受市场影响极大。

2. 缺少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市场知名度不高,产业品牌建设滞后。

3. 专业技术人才少,产业新技术推广力度不够,产业附加值开发受限。

二、 对策与建议:

1.加大政府投入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延伸上下左右链条,增强抗风险能力。

2.加大品牌宣介力度,打造自己的核心品牌,实现共创共享的品牌效应。

3.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虾稻共作科研开发工作站(室),建设技术推广、教育培训服务平台,着重培育和引进技术人才,培训专业人员,做大做强虾稻渔产业。

 

提案三:关于推进我县小龙虾产业发展的建议(蔡娟娟

 

随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小龙虾产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但作为新的产业,其发展的道路一定不会一帆风顺,其制约的因素、潜在的风险、破解的方式方法等,都应该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

一、小龙虾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2018年全国龙虾产业的发展情况

据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联合发布《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9)》资料表明,2018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1680万亩(其中稻田养殖面积1261万亩),总产量达163.87万吨,产业总产值3690亿元(其中一产产值680亿元,二产产值284亿元,三产产值2726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国知名小龙虾企业自主品牌52个,知名龙虾节10个。小龙虾产业链产值分布呈水滴状,73.8%的产值都来自下游的餐饮消费。

(二)我县小龙虾产业存在问题

我县小龙虾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起步较晚等原因,目前,还存在如下问题:(1)缺乏专门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引导,抵御风险能力较弱;(2)还没形成自己的品牌,对小龙虾餐饮的品牌重视不够;(3)荷花龙虾节没有走向全国,知名度还非常有限。

二、促进我县小龙虾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科学决策。不建议大投入,控制成本提升效益。基于现有的基础在核心示范区、养殖新技术、提高“坪效”即土地利用率(虾、稻、菜、禽、畜等综合种养)上下功夫。根据市场从“大养虾”向“养大虾”转变,早日争取国家地理产品标志。

(二)培育自主品牌。尽快成立蒙城小龙虾或新农业协会,政府引导整合资源,重用专业人才如蒙城在全国龙虾大赛获奖者研制龙虾调料配方,培育蒙城小龙虾自主品牌,可依托世界药都亳州及庄子文化打造草本养生概念品牌。

(三)打造高端平台。尽快落实“中国龙虾之城”在国家层面的备注,在几大新媒体上抢注“中国龙虾之城”,拿出具体规划力争三年内把“蒙城荷花龙虾节”办成全国知名的龙虾节,对乡村经济的振兴、拉动消费、提高蒙城的知名度意义非凡。

(四)避免盲目求“大”。养殖户不提倡大规模,根据“200亩理论”以200亩以内为宜。现在效益一般的大型养殖场化整为零,聚小成大,不为了“大”而大。

(五)创新运营模式。小龙虾产业发展离不开餐饮的后续拉动,而小龙虾餐饮品牌越来越重要,差异化更具市场竞争力,运用新餐饮运营模式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做直播宣传培育打造一批网红龙虾店。

(六)委托加工为宜。蒙城现有条件做小龙虾二产时机尚未成熟,慎入。宜在有蒙城自己的龙虾品牌之后做为重点,同时减少投资成本,可委托“五洲牛肉”“东升食品”等现有的、成熟的食品企业加工或合作加工。

(七)做大交易市场。龙虾交易市场方面,保鲜库是龙虾交易市场的生命、货运公司前期的对接是关键、龙虾旺季一年只在5个月左右,全年利用率才是效益。

提案满意度:
提案点评:
(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
办理复文:

姬长朋、戴占民、蔡娟娟委员:

您在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县稻虾(渔)共作规模,做好产业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利用五条河流(茨淮新河、芡河、阜蒙新河、涡河、北淝河)的水资源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大胆创新,因地制宜,兴利除弊,以“打好生态牌、做活水文章”为发展思路,秉承“一地两用双轮驱动调结构、虾稻共作循环农业促发展”的理念,提升水利、用足水力,做强水产,大力发展虾稻共作产业,实现了产业兴旺与脱贫攻坚同步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2019年全县共有虾稻共作和小龙虾精养8万亩,注册4个“虾稻米”品牌,全县虾稻产业年产值5.8亿多元,直接为农民增收3亿多元,同时还带动贫困户就业2000多人,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我县以“四共”为抓手,即:莲渔共养、虾稻共作、水农共融、农旅共振,分别于2017—2019年成功举办三届龙虾荷花休闲文化旅游节,形成辐射效应,助推龙虾产业发展。同时,加强统筹规划,推进稻虾共作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把蒙城建成集小龙虾养殖、交易、餐饮、加工、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知名基地。

在发展虾稻共作产业上,我县: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做到有序发展。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1号文件中的“推动水产养殖减量增效,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2017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工作要点的通知》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19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工作要点的通知》的工作部署和要求,2017年以来,蒙城县强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建设,全县虾稻共作产区主要分布在立仓、楚村、三义、岳坊等乡镇。立仓镇因地势低洼,历史上水患较多,也是我县水稻的主要种植区,现在化害为利,依托茨淮新河、芡河穿境而过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成为蒙城县虾稻产业的主产区,目前立仓镇虾稻共作面积已达4万多亩。楚村、三义、岳坊等发展虾稻产业的乡镇,均以茨淮新河、芡河、涡河为水源,水资源丰富,适宜于虾稻生产。二是坚持技术优先,做到科学发展。积极开展虾稻综合种养技术培训,从2016年11月至今,蒙城县先后开展了多次以虾稻共作为主题的虾稻综合种养培训会,先后有安徽全椒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王如峰、湖北华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刘主权来授课,特别委托了湖北华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刘主权对我县的龙虾养殖户全程培训。由蒙城县农委与湖北华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蒙城县虾稻产业项目技术服务合同》,以华虾公司专业技术人才为支持,组建全县虾稻产业技术服务团队。通过培训学习,增强了养殖户对虾稻综合种养的理性认识。2017年5月至今华虾公司已培训虾稻综合种养户2000多人次。2017—2019年我县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资金,培训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虾稻综合种养大户250人。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虾稻综合种养技能培训,提高了虾稻综合种养户的技术水平,促进了我县虾稻产业的发展。三是坚持政策扶持,做到激励发展。2017年8月印发了《蒙城县加快推进虾稻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中共蒙城县委办公室、蒙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蒙城县加快推进虾稻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蒙办〔2017〕58号),制定虾稻共作扶持政策,一是开挖建设100-300亩标准化虾稻连作塘,每亩给予一次性奖补500元;开挖建设300(含300亩)亩以上标准化虾稻连作塘,每亩给予一次性奖补600元。二是开挖建设100-300亩标准化小龙虾精养塘,每亩给予一次性奖补800元;开挖建设300(含300亩)亩以上标准化小龙虾精养塘,每亩给予一次性奖补900元。2019年6月,我县对虾稻共作产业进一步优化政策,出台了《关于印发蒙城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暂行规定的通知》(蒙政办秘〔2019〕51号),对虾稻产业奖补政策进一步优化,增强了奖补政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新开挖虾稻塘连片100亩(含)-1000亩的,每亩一次性奖补600元;1000亩(含)-5000亩(不含)的,每亩奖补600元,连续奖补2年;5000亩(含)-10000亩(不含)的,每亩奖补600元,连续奖补3年;10000亩(含)以上,每亩奖补600元,连续奖补4年。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极大地激发了我县发展虾稻共作产业的积极性。2018年县级财政累计奖补1361.7万元,2019年预计财政奖补资金1500万元。三是坚持多元模式,做到创新发展。在发展虾稻共作产业上,我县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企业,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功能,积极流转土地,大力发展虾稻共作产业。我县还成立县兴农投资发展集团,集中流转土地,采取“租-建-租”模式,实行“五集中”模式(集中平整土地、集中开挖循环沟、集中虾塘供水、集中栽植水草、集中安装防逃网),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虾稻共作产业基地,反租倒包给新型经营主体和养殖大户。四是坚持整合投入,做到持续发展。2018年我县还利用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项目资金、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亚行项目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小农水项目资金等,集中配套完善虾稻产业基地路、沟、桥、涵、渠、闸等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进一步提高虾稻产业奖补力度,把虾稻产业纳入我县现代农业重点发展规划。同时,以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为目标,按照高质量规划、高标准实施,坚持项目围绕产业走的思路,开展11万亩高标准农田治理,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实现虾稻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五是建设小龙虾交易市场,由县兴农投资公司在楚村镇常兴东部兴建小龙虾交易市场一处,目前正在建设,即将投入运营。六是开发龙虾方便食品,积极利用微信平台,开展龙虾美食引导消费,取得显著效果。

特此回复。

 

 

 

 

 

蒙城县农业农村局  

2020年5月15日

 

复文满意度:
复文点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