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一: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县虾稻共作的建议(姬长朋)
近年来,在蒙城县委的支持下,我县的虾稻共作,种养结合在立仓、楚村等乡镇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农户和合作社因为发展虾稻共作走上了致富之路。为全县的经济发展探索了一个新模式。
一、发展虾稻共作的科学依据
1. 自然资源优势
我县立仓、楚村等乡镇处于芡河下游的低洼区,也是蒙城县海拔最低的地方,往往造成涝害,发展虾稻共作是个非常科学的处理办法。虾稻共作是个生态养殖模式,种植和养殖二者相互循环,交互利用资源优势,减少使用肥料兽药等投入品带来的农业污染,突出了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意义。
- 人们的饮食习惯需求
近年来人们的饮食习惯得到了较大的改变,食用小龙虾是一个非常时尚的消费理念。
- 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由于农业投入品很少运用,虾稻共作生产的小龙虾和稻谷都达到了绿色和有机标准,市场价格非常高,市场前景业非常的紧俏,是大力发展的一个非常优势的产业。
二、我县虾稻共作存在的问题
- 面积偏小,市场小
近几年来,我县虽然虾稻共作了有了一定的发展,但面积依然偏小,面积小,总体数量就少,不能够形成规模,市场就不能够形成。
2.资金不足,带动难
由于虾稻共作,不是普通的农业生产,投入资金比较多,因此带动发展比较困难。
3.缺少技术,产量低
部分养殖和种植大户对于虾稻共作的技术,仍然是个盲点,有的只顾了养虾稻没有种好,有的只种了水稻,虾没有养好,有的不会选择品种,导致有产量,没有质量。
三、发展虾稻共作的举措
1.政府立项,带动发展
虾稻共生是个非常好的生态农业项目,我县也在安徽做了品牌,树立了榜样,建议政府进一步做好立项,拿出具体措施,加大扶持和发展对于已经发展的,进一步给予支持,推进他们稳定壮大。同时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做好宣传,让全国都知道蒙城的虾稻共作生产,今年立仓镇的耿志在中央电视台做了我县龙虾的专题报道,建议政府给予奖励。
- 科学规划,逐步推进
虾稻共作要做好规划,设计好目标和产量,包括销售方向,避免一哄而上和一哄而下的现象的出现,
- 掌握技术,提升品牌
加大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技术落到实处,加大核心品牌的注册和宣传,建议就是蒙城品牌,大家都利用这一品牌共同宣传,重点突出生态理念,把虾和稻都推进高端市场。不能老是拿产品在蒙城打“转转”。
提案二:关于提升“稻渔共作”规模,推进龙虾交易市场建设,做好虾稻产业链项目的建议(戴占民)
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大做强“稻渔共作”规模,推进龙虾交易市场建设,做好虾稻全产业链项目取得一定突破,为我县高质量发展积累了经验。
一、 存在的问题:
1. 共作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链不长,市场占有量不足,受市场影响极大。
2. 缺少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市场知名度不高,产业品牌建设滞后。
3. 专业技术人才少,产业新技术推广力度不够,产业附加值开发受限。
二、 对策与建议:
1.加大政府投入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延伸上下左右链条,增强抗风险能力。
2.加大品牌宣介力度,打造自己的核心品牌,实现共创共享的品牌效应。
3.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虾稻共作科研开发工作站(室),建设技术推广、教育培训服务平台,着重培育和引进技术人才,培训专业人员,做大做强虾稻渔产业。
提案三:关于推进我县小龙虾产业发展的建议(蔡娟娟)
随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小龙虾产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但作为新的产业,其发展的道路一定不会一帆风顺,其制约的因素、潜在的风险、破解的方式方法等,都应该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
一、小龙虾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2018年全国龙虾产业的发展情况
据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联合发布《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9)》资料表明,2018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1680万亩(其中稻田养殖面积1261万亩),总产量达163.87万吨,产业总产值3690亿元(其中一产产值680亿元,二产产值284亿元,三产产值2726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国知名小龙虾企业自主品牌52个,知名龙虾节10个。小龙虾产业链产值分布呈水滴状,73.8%的产值都来自下游的餐饮消费。
(二)我县小龙虾产业存在问题
我县小龙虾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起步较晚等原因,目前,还存在如下问题:(1)缺乏专门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引导,抵御风险能力较弱;(2)还没形成自己的品牌,对小龙虾餐饮的品牌重视不够;(3)荷花龙虾节没有走向全国,知名度还非常有限。
二、促进我县小龙虾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科学决策。不建议大投入,控制成本提升效益。基于现有的基础在核心示范区、养殖新技术、提高“坪效”即土地利用率(虾、稻、菜、禽、畜等综合种养)上下功夫。根据市场从“大养虾”向“养大虾”转变,早日争取国家地理产品标志。
(二)培育自主品牌。尽快成立蒙城小龙虾或新农业协会,政府引导整合资源,重用专业人才如蒙城在全国龙虾大赛获奖者研制龙虾调料配方,培育蒙城小龙虾自主品牌,可依托世界药都亳州及庄子文化打造草本养生概念品牌。
(三)打造高端平台。尽快落实“中国龙虾之城”在国家层面的备注,在几大新媒体上抢注“中国龙虾之城”,拿出具体规划力争三年内把“蒙城荷花龙虾节”办成全国知名的龙虾节,对乡村经济的振兴、拉动消费、提高蒙城的知名度意义非凡。
(四)避免盲目求“大”。养殖户不提倡大规模,根据“200亩理论”以200亩以内为宜。现在效益一般的大型养殖场化整为零,聚小成大,不为了“大”而大。
(五)创新运营模式。小龙虾产业发展离不开餐饮的后续拉动,而小龙虾餐饮品牌越来越重要,差异化更具市场竞争力,运用新餐饮运营模式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做直播宣传培育打造一批网红龙虾店。
(六)委托加工为宜。蒙城现有条件做小龙虾二产时机尚未成熟,慎入。宜在有蒙城自己的龙虾品牌之后做为重点,同时减少投资成本,可委托“五洲牛肉”“东升食品”等现有的、成熟的食品企业加工或合作加工。
(七)做大交易市场。龙虾交易市场方面,保鲜库是龙虾交易市场的生命、货运公司前期的对接是关键、龙虾旺季一年只在5个月左右,全年利用率才是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