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政协提案委员会欢迎市民踊跃参与提案点评!

提案号: 10 提案题目: 关于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的建议 提案人: 刘 勇
提案内容:

一、发展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事业,提出了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思路。加强乡村振兴事业组织领导,成立了产业兴旺等五个专项工作组。编制了《蒙城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关于提升组织力推动乡村振兴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县委县政府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机制,每季度召开推进五大发展暨乡村振兴督查调度会。政府各相关部门根据我县实际,按照职能分工,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我县农业产业、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乡村面貌不断改变。

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53.8亿元,同比增长3.8%。发展“虾稻共作”特色产业4.6万亩,辐射9个乡镇,带动农民增收1.8亿元。新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培育精品线路3条(“历史寻踪”蒙城古城文化之旅、“为荷而来”水乡立仓湿地体验之旅、“学在蒙城”耕读文化探寻之旅)。

二是产业融合不断加深截至2018年底,全县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规模以上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企业80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950家,家庭农场2179家,成为皖北首家上海市市外蔬菜主供基地。发展城乡电商服务网点160个,实现电商交易额10.5亿元,被评为“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先进县”。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突破25亿元,被认定为“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

三是品牌创建初见成效2018年,我县被评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截至2018年底,农业三品产地认定累计47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3个、绿色食品产地3个、有机食品产地1个),农业三品认证累计75个(无公害农产品63个、绿色食品10个、有机食品2个),涉农省级名牌产品3个,涉农著名商标13个,毫州市名牌产品3个,中国好粮油产品4个。精益诚牌速冻西兰花,于氏德霖益诺牌系列挂面获安微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精益诚公司冷鲜蔬菜出口额达131.5万美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化道路任重道远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和机制缺乏,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深。本土龙头企业较少,品种单一,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多处在产业链低端,农产品品牌不多,市场影响力不强。

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后劲不足农民合作社经营者管理粗放、技术水平低,结构单一盈利的不多。合作社运作管理随意性大,管理水平不高,发展缺乏长远规划,抗风险能力薄弱。一是农业产业体系不完善,产加销协调发展不够。产业间互联互通性差,融合程度较低。二是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带动能力不强。农民与企业间订单交易普遍缺乏法律约束力,履约率不高。三是农村股份合作发育不足,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合作、股份合作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方式数量不多。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仍有差距。农业基础设施治理标准化不高,涉农项目资金整合不够。农业农村各类规划不完善,标准偏低,监管不严格,没有实现高位推动。

四是农村人才匮乏。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绝大部分有文化有能力的外出发展。村“两委”班子普遍缺乏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村干部绝大多数忙于抓清洁工程等具体事务,发展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五是村级集体经济不强村级部分闲置资产疏于管理,村级经营性资产较少,村级产业发展不足,集体资产实力不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集体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营参股入股分红工作不扎实。

三、建议与对策

一、围绕乡村振兴做好产业发展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加强规划引领,坚持多规合一,要根据乡村功能定位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突出主导产业,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任务、阶段目标和实施方案。产业发展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相融合、相衔接,增强产业发展规划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形成“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位”的整体布局。

二、优化村集体经济发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目前,我县发展的各类集体经济存在唱独角戏的问题,要么是村级组织自身全部投入,要么是大户独家行动,一旦村级组织和大户后续投入、管理、营销跟不上,村集体经济就有可能陷入停顿。建议采用“支部+农户+专合社”的一核多元方式构建集体经济模式。可采用返租经营、与村民合作、与大户合作三种模式。集体返租。通过从农户返租土地,发展特色产业,组织贫困群众成立劳动服务队伍,统一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同时,对促进集体发展的大户、村民也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三、助力产业兴旺发展高度融合

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切实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完善农业支撑体系,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大农业品牌创建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促进农村绿色产业发展,就乡村产业融合路径而言,主要有两种途径可以选择。就乡村产业融合路径而言,主要有两种途径可以选择。1.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可以涵盖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从农业产前的农资生产与技术开发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化服务,再到产后的农产品贮藏、深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按照经济学的理论,产业链延伸可以实现农业的增值增效。2.农业与乡村功能的扩展。农业和乡村特殊功能的发现和利用,为休闲、度假、教育等新型融合产业业态发展提供了空间。特别是近些年“文旅农”的融合,成为乡村居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四、坚持调优生产结构和区域功能定位

要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依托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专业镇等,集聚要素资源投入,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同时,以全产业链的理念,科学明确不同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与定位。镇一级是农村农民连接大市场的重要一环,也是农业产业聚集的地方,要大力创建农业专业镇。支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在些有基础的乡镇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物流商贸项目形成一批全产业链发展的农业专业镇,引导当地农民就地就业增加收入,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

五、加快引导建立乡村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是着力提升产业质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二是稳步扩大产业规模。把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方式,补齐一家一户种植的农业短板。发挥农民合作社的纽带作用,支持家庭农场领办合作社,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其次把做大做强地方龙头企业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三是不断优化产业模式。探索和完善“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切实改善农民“单兵作战”的局面,通过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领广大农民加入合作社“抱团”致富。

提案满意度:
提案点评:
(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
办理复文:
复文满意度:
复文点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