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经济发展历经坎坷,其中也不乏与良机失之交臂,安驰车生产早于奇瑞,安冷无氟压缩机国际看好,雪茄烟生产全国屈指可数,漆园家俱辐射全国,芝麻香型漆园春酒名声鹊起;而今,面对同行业的“此消彼长”,令蒙城人深感惋惜痛心。反思原因,可归纳为企业体制机转换、改革创新能力、营造政务环境、人财物资源挖掘与配置等效果左右了企业和行业的成败,也是我县今后产业特色优势如何找准守稳须引以为戒的根本。
当前,我县在依托资源优势形成特色产业道路上可谓步履维艰:一是我们缺乏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可资依赖的独特优势,包括人才、区位、资金、信息、自然资源乃至政务环境等;二是我县近90%国土面积为农田用地,紧缺的用地指标成为制约我县“工业化”的瓶颈;三是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日益严格规范的依法行政和经营环境,令超常规支持产业发展的行政、经济手段日趋乏力。四是我县开发区容纳企业相对杂乱,无支柱企业和特色产业,无法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壮大企业和产业。近年来,我物流业发展十分迅猛,成效良好,凸显优势,或可成为我县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的一项重要依托。
一、案由
1、物流业是我县传统优势产业。蒙城作为最早的国家级五大汽贸市场之一,汽车营销生产影响力较大,我县因天时地利因素较早地出现了众多运输专业户,许多城乡居民依靠车辆运输,成为我县率先致富的典范。截至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大小营运车船10万台(艘)以上,共拥有各类物流公司200余家,数万个家庭赖以维持生计和致富,形成了10余万人的营运队伍和运力资源大县的特色,我县物流企业已具规模,也为打造“运在蒙城”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物流业对我县税收和GDP贡献较明显。一方面,我县涉及汽车船舶产业的各类税费收入高峰期税收近3亿元(我省多数其他县区不足千万元),另加之车辆保险、销售、车购税等达2亿以上税收额,其贡献不可谓不大;另一方面,我县仅以4万台大型营运车辆,按每台平均创增加值15万元计,可实现物流业增加值达60亿元,同时,我县拥有农用运输等五小车辆达6万辆,其物流业增加值也可达约20亿元。目前,我县以房地产价格为代表的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周边,物流业的投资获利的支撑作用可谓功不可没。
3、物流业具有投资风险小见效快的特点。交通运输业以其经营启动灵活、投资小见效快而倍受年轻创业者青睐。据调查,一台营运车辆,如投资10万元,信贷20万元,每年便可形成50万元以上营运额,净利可达10万元以上;且较容易形成亲朋邻里互帮互助,影响带动着投资物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加之春雨、兆鑫、东方等汽车集团已具有较成熟的产销经验和市场,影响带动了我县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部分大物流公司以其具有从业人员多,经营路子广且经验丰富等优势,已具转型专业化和三方物流实力,另有一大批我县驻外托运部作依托,以及为物流业服务的相关产业亦配套成龙,为我县物流业步入良性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存在问题
1、金融部门信贷支持和企业融资乏力。商业银行对汽车信贷支持乏力,以及民间信贷融资成本较高,限制了我县汽车购销和运力的增长。
2、缺乏支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资源优势。我县人才培育吸纳、用足用活政策、构建现代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铁路航空水运及大宗货物集散地等优势明显不足。
3、物流业发展及企业经营管理相对粗放。物流企业管理层、各类中介服务人员以及驾驶人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据悉,全县仅1家企业有高级物流师1人,物流师5人,绝大多数企业无专业人才和科学发展物流业的理念和能力,这与发展我县现代物流业需求极不相称。
三、几点建议
为把物流业变为我县颇具特色和实力的支柱产业,必须全方位对该产业进行大力支撑发展,在高度重视大力发展物流业对我县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基础上,千方百计为物流产业发展搞好扶持与服务工作,并力争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目标,制定措施。根据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目标,我县应由政府主导,借助自身优势,确立发展方向,着力在加快培育各种专业物流主体,推动社会物流资源整合,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吸纳,加强对外招商和联系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
根据我县现有优势及潜力挖掘,力争在3年内,达到全县拥有5万台30万吨汽车运力和10万吨船舶运力规模,实现物流业规模增加值逾100亿元,利润达20亿元,税收超5亿元的主要目标。通过依托人才培养和引进,有效整合各类相关资源,构建全县物流资源信息平台;在南洛高速入口附近,集中建设一处规模适度的物流园区;培育3-5家竞争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规模型物流企业;初步形成我县集营运、仓储、加工、三方物流和信息流等一体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雏形。
2、完善服务,加强扶持。继续解决物流企业办证难、手续多等问题,切实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推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全程代办各项手续,线下办事一次办结等服务举措,积极倡导“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蒙城发展”的理念;不断协调促进银企间的有效对接,大力解决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推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物流行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根据项目和企业情况,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引导各类投资公司加大对物流项目的投资力度,鼓励创新金融产品,允许物流企业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给予一定比例流动资金贷款。同时,继续鼓励物流企业积极缴纳税费,加大政策奖励力度,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双赢互动。
3、培育人才,依靠人才。市场竞争归根结缔是人才竞争,应注重从吸纳培养人才入手,大力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实力,通过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尽快形成人才培育高地和吸纳外来人才的凹地,走依靠人力资源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新路,如可对吸纳大学本科或初级物流师以上专业人才的企业,给予每人每年1-5万元的奖补政策。
4、整合资源,优势互补。鉴于我县虽为运力资源大,但营运车辆多是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的特点。应从有组织、有目标地拓展物流业务入手,依托大型企业、可共享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等载体,有效吸纳整合分散的运力,实现人财物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物流标准化建设,如可以我县广运物流园区为依托,支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建设集撮合交易、在线支付、信息发布、位置跟踪、技术咨询、产业动态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第三方物流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冷链全程温控和质量追溯信息平台、电商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区分不同类别予以相应资金支持。
5、创新机制,立足长远。一方面,政府应创新服务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物流业发展的合理需求,进一步强化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统一协调力度和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变“开门服务”为“上门服务”,“死板服务”为“变通服务”,“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真心实意、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服务、排忧解难,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和模式;另一方面,企业应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从为车辆证照办理服务向竞标三方物流,满足车辆货源服务方面转变,从粗放型经营管理,向科学经营管理转变,努力提升依法经营管理的水平和能力,紧紧依托人才、信息流和自身优势,大力开展企业依法规范管理和对外合作。同时,县物流办及各相关部门将积极引导物流企业科学良性发展,对依法经营、科学管理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奖励,并采取多种措施遏制违规经营、恶性竞争和低水平发展的行为;政府将借助各种手段,积极引导推动物流企业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加强我县物流企业同外地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入并创新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努力促进物流业发展水平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