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协蒙城县委员会 / 社情民意

2019年第9期——“学生家园”乱象谁来监管

阅读次数:20506 信息来源: 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9-17
[字体:  ]

    一、“学生家园”乱象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群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县城里“学生家园”如雨后春笋。据统计,城关街道辖区内有86家学生家园,管理学生近3800人,主要分布在长安、万佛塔、刘桥、学院、冷涧、庄子花园、漆园、黄海等社区。但政协委员在调研中发现:学生家园乱象丛生,问题众多,迫切需要规范和加强管理。

    这些“学生家园”(校外托管机构)办园条件非常简陋,大多未经批准,属于非法经营。家园内少则几十名,多则上百名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混居在一起,上下铺居住,床挨床、人挤人,学习条件差、通风条件差、卫生条件差、照明条件差。餐厨条件简单,多无餐饮许可,即使有许可,也无人监管;蚊蝇乱飞、食品霉变、生熟不分、营养缺乏、消毒不严、共用餐具等。大多数家园基本上都缺乏消防设施,电线乱扯、插头滥用,电插板上各类电插长期不拔除;天然气、液化气不按规定安装,消防安全隐患比比皆是。

    家园管理者多只注重经济效益,经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安全事故,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如:2013年望月社区某家园学生早晨突发病亡,2014年9月北关一家园学生溺水身亡,2016年某中学住宿家园学生上体育课时病重医治无效死亡、同年长安社区某家园学生群体腹泻,2018年某家园女生和家园老师冲突出走、同年御园社区黄庄巷家园学生轻生等安全事件,引发社会各方面对家园的强烈关注。

    二、“学生家园”产生原因

    有需求就有市场。家园的大力宣传和特殊的经营模式,吸引较多的农村、城市学生家庭把孩子送到家园。长安社区文明街的一家园主说,他从事学生家园有8年了,每逢学校开学前就利用各种渠道在朋友圈大力宣传,还通过学校老师宣传,效果非常好,他已在老附小、新附小附近开办2个家园,每年招收学生不低于200人,除去房租、人员工资等,年盈利十几万元。

    这些家园都和学校、老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的是老师自办,有的是老师和社会人士合办,老师参与分成。

    家园主只需找到几间房子,再有部分人脉就可以开办家园,其住宿条件、收费情况因地、因人、因条件而异。多数家园只做到看管,别跑丢、按时回,管好吃喝睡,缺乏教育引导、心理慰藉等。而多数家长忙于生计,很少过问孩子,只求孩子平安就行。

    家园的出现,即解决了留守儿童进城上学无人照顾问题,又解决了那些忙于工作难以照顾孩子的家庭后顾之忧,同时也解决了一部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部分有住宿条件的中小学校也多以九年义务教育不允许额外收费为名,宁愿宿舍闲置,也不容留学生在校住宿。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学校可以开展有偿课后服务工作,但我县一直未能予以落实。

    三、“学生家园”类型

    (一)“学生家园”的主要生源是农村家庭寄宿学生。主要以在读的小学、初中农村学生为主,其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看护孩子的爷爷奶奶文化程度较低、身体患病,父母们就把孩子送到县城读书,衣食住行基本上都安排在家园。如黄海社区南园冷涧巷三栋一户学生家园内,面积不到200平方,居住着42名住宿学生,分别就读于12小、蒙城中学、庄子小学、蒙城六中等学校,全部是农村家庭,最大的16岁,最小的只有7岁。

    部分城市工作比较忙碌的家庭,因孩子放学时间与自己的作息时间或业务经营等有冲突,不能按时接送孩子,他们也把孩子寄托在学校附近的家园内,多是晚上接回,以缓解生活的高节奏。

    (二)家园的形式多样,有午托型、晚托型,还有周托、月托型和中小学兼托型等;命名方式有“ⅩⅩ教育”“小饭桌”“午托班”等。

    四、“学生家园”管理困境

    家园监管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监管部门多且主体责任不明是导致监管缺位的主要原因。

    教育部门认为,他们主要负责监管经批准发证的校外培训机构,而对“学生家园”(校外托管机构)实施监管缺乏法律和政策依据。市场监管部门认为,开办家园应先获得教育部门许可,然后核发《食品经营许可证》《小餐饮备案登记证》等进行监管。有的即便发了《小餐饮备案登记证》的家园,也只是针对个人而非机构发放的;家园既没纳入教育局监管,也没纳入市场监管局监管。卫健和消防部门也有类似看法,没为其办理卫生许可证和消防检查合格证等,家园成了“四不管”行业。

    街道社区在进行安全检查时,通常会查到街面上挂牌的家园,由于社区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只是上报到街道或乡镇政府安检办,往往是“有去无回”。

    家园从业者也希望将家园纳入到政府监管之中,符合条件的予以许可,不符合条件的限期整改,不达标的予以取缔。

    五、“学生家园”监管建议

    家园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应属于准公共服务领域。既然公办和民办学校均难以满足学生的食宿需求,就应该允许和鼓励社会组织和人员参与进来,不能采取完全“堵”的方式。应该把家园发展纳入到政府的管理之中加以规范,探索出台地方管理办法,建立家园准入制度,真正把家园发展纳入监管之中。

    建议:

    (一)建立“政府牵头,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属地配合管理”的体制机制。开展部门联合办公,定期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协同解决问题。

    (二)实施“双摸底”。教育部门负责学校周边家园情况的摸底,城关、庄周及其它乡镇负责辖区内家园情况的摸底,比对核实后造册建档,切实掌握我县家园的底数。

    (三)全面推进具备食宿条件的中小学开展学生留宿服务,政府给予一定财力支持。同时,制定出台“课后服务工作”文件,完善经费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

    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贫困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中小学生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

    (四)根据学校提供餐饮、住宿的实际情况,结合校园周边家园学生数,探索建立公办校外托管机构模式,保障学生用餐、住宿全覆盖,政府给予财力支持。

    (五)采取签订托管协议(统一制式)方式,分别管理小餐桌(提供用餐的家园)和其它校外托管机构(提供用餐、住宿、教学辅导的家园)。

    (六)规范设置学生家园办学门槛。制定学生家园准入规范,从房屋面积、保障学生数、就餐条件、卫生状况和消防安全等方面予以规范。建立登记制度和白名单、黑名单制度,符合条件的予以许可,不符合条件的限期整改,不达标的予以取缔。同时,对危害家园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隐患及事故,要及时介入,加大整治和打击力度,确保学生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庄子花园社区委员联络室提供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