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协蒙城县委员会 / 漆园古今

《漆园古今 序》

阅读次数:198389 作者: 石东升 信息来源: 漆园古今 发布时间:2017-12-21
[字体:  ]

    第二十一辑《漆园古今》如期与读者朋友见面了,我与所有编委一样,倍感欣慰。

    往来成古今,文墨绘漆园。《漆园古今》是蒙城政协文史工作的一个品牌,多年来一直很好地发挥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同时,她也是蒙城对外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对外交流中很好地

展示了蒙城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以及淳朴的民风。

    如果把《漆园古今》的每一辑比作一个台阶的话,那么,登上第二十一个台阶的《漆园古今》,更应该像一个青春健壮的小伙子,充满希望,充满活力。今年以来,县政协努力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激活工作潜能,促使文史工作再一次焕发勃勃生机,并形成了效率提速、保障有力、特色鲜明的工作机制。

    第一,提升了《漆园古今》编辑部的硬件设施。装修政协一楼两间办公室作为编辑部专用办公场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参考文献、资料柜等设施设备。蒙城贤达、黄梅戏泰斗、九十高龄的时白林老先生欣然为编辑部题写了匾牌。办公场所的设立,极大地方便了编委之间、编委与政协之间、编委与文史爱好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成为广大文史爱好者研究论证的温馨家园。

    第二,充实了新一届《漆园古今》编委会人员。鉴于老一代编委中有的已经作古,有的年事已高,政协及时调整补充了九位同志为《漆园古今》编委,并颁发聘书,赋予编委们光荣感和使命感。新一届编委中,既有年届髦童、经验丰富的老编委张国光先生,又有刚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蔡洪光、苑旭等50后,还有乔春林、韦如辉、郊云海、张建同、刘勇等60后、70后文史新生代。这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行业分布广泛、文字功底扎实、工作热忱饱满的文史工作队伍,为《漆园古今》越办越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第三,进一步拓宽了史料征集的渠道。根据编委会讨论的意见,每一个栏目,除了有从社会各界征集来的“普通稿件”以外,还要有一至两个关于蒙城重大历史事件的“主打稿件”;普通稿件通过一般方式征集,主打稿件则由主席、副主席定向约稿,并跟踪落实。本辑中的《亳州师专搬迁始末》《蒙城县自来水厂发展历程》等稿件就属于这种类型。另外,对于同一专题类的稿件,采取专人负责、专题约稿等方式来征集。比如,为了征集上海下放知青在蒙城生活学习工作的史料,政协安排苑旭同志亲赴上海征集知青史料,参与者无不

为蒙城政协文史工作的主动作为拍手叫好。

    第四,进一步调动了编委们的工作热情。文史资料征集之前,根据每位编委的工作岗位特点与写作风格,结合《漆园古今》版块设置,对每位编委进行初步版块分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位编委的专业特长和行业优势,广泛联络“朋友圈”内的文史爱好者,广泛征集文史资料和重大文史线索。张国光老先生在审阅稿件时兴奋不已,

正如他所说,这次征稿是近些年来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一次。

    根据版块设置之需,从众多稿件中遴选出55篇作为《漆园古今》第二十一辑的内容。其余稿件质量也很高,如《丁树本任职消阳的二三事》《姬长朋与他的长朋艺术馆》《一项含泪的任务—蒙城好人馆布展纪实》等,编委们爱不释手,但拘于本辑容量有限,只能暂时珍存留待以后陆续使用。本辑《漆园古今》分为“社会发展”“民生事业“漆园人物”“往事追忆”“教育史话”“社会工商”“文化考古”“知青岁月”“传说故事”“美丽乡村”十个版块,16万余字,稿件内容以古为主,古今兼备,既可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也能展示我县

经济社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以更好地激发蒙城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成就感、自豪感、使命感、光荣感。

    蒙城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在这片土地上随便向下挖两锹,便是厚重的人文宝藏,我们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还任重道远。以丁树本为例,这位抗日有功、曾引起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高度关注的国军将领,蒙城县志及蒙城其他史料中鲜有记载。“蒙城千人入疆建功立业”“蒙城青年抗美援朝战功显赫”等重大课题都有待文史专家和编委们挖掘、研究、保护。

    在此,真诚希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文史工作,真诚希望广大文史工作者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将《漆园古今》办得越来越好,为建设美好蒙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