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协蒙城县委员会 / 社情民意

2023年第9期——关于农村地表水环境治理的建议

阅读次数:9246 作者: 刘勇 信息来源: 刘勇 发布时间:2023-12-04
[字体:  ]

    农村环境治理对于改善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但农村生活、养殖废水和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乱堆乱放以及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等问题日益凸显,导致农村大部分沟渠、河道水质较差。当前,我县农村地表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村级污水处理问题。过去布点缺乏调研论证和实践经验,加上农村人口外出多、管网损坏,部分村级污水处理站污水难以收集。二农村人口聚集的小集市管网基础设施欠账,尚有28个小集市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三是农村改厕工作亟待改进。群众主体意识不强,投工投劳参与度不够,工程质量不过硬,后期管理维护跟不上。四是养殖业污染问题突出。目前农村养殖业回暖,新上项目较多,部分养殖厂未配套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养殖废水直排入沟渠或者鱼塘水库。五是项目长效运行管护机制尚不完善,项目运行管护经费难以保障,部分项目建成后设施设备长期闲置,致使项目无法发挥应有效益。

    2、乡镇污水处理问题。一是乡镇雨污管网、入户管网不完善,部分损坏,少数乡镇污水处理厂“吃不饱”。二是污水管网运维不健全,缺乏专门力量,有漏损堵塞现象。三是养殖业等高浓度废水偷排污水管网,对污水处理站运行造成冲击。四是集镇建设规划不系统,管网施工需改进。例如集镇雨污管网习惯于在马路两边铺设,但是住户习惯于前店后院,生活污水多在后院产生,不便越过自家院子和门面接入马路污水管网。同时,缺乏监管和技术指导,住户往往不愿意接入管网或者存在错接乱接现象。五是部分镇村大中沟浮游植物清理不及时,影响地表水质。

    三、工作建议

    (一)建立污水治理设施建管并重的长效机制。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乡镇为主体建设运行维护的状况不可持续,应积极探索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化运营的途径和“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措施,采取行业主管部门统一监管,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运行管理体系和按效果付费的绩效评价制度,确保污水应收尽收、治理设施稳定持续有效运行、尾水稳定达标排放,实现农村污水处理的可持续发展。

    (二)统筹农村污水治理。一是针对农村地区外流人口多,污水收集难的现状,目前要杜绝在村级铺摊子,搞管网,建议推行“新三格”“大三格”模式处理村级污水。严格执行农村新型三格式化粪池建设标准,把控工程质量,完善清掏服务,做到管用好用。二是在人口集中的小集市科学布局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结合集镇居家情况,改进工程管网分布模式,有序推进管网建设。要组织力量加强指导群众入户衔接,提高集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城管等部门要拿出举措,加强考核,完善污水处理厂日常运维,杜绝走重建设轻管理的老路。三是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根本出路是减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方式。要加强土地流转价格引导,组织镇村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推行种植大户和农业综合服务合作社经营模式,推进统防统治和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控制面源污染。农业部门要深入基层调研收集意见,修订面源污染考核指标,避免脱离实际,制度空转。四是城管部门组织镇村力量加大农村陈年填埋垃圾排查清理转运,减少水体污染源。

    (三)提高群众的参与度。群众是环境维护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水污染防治不仅是政府的事,也是群众的事。不能政府干、群众看,必须发动群众,提高群众主体意识和利益关联度。特别是农村改水改厕、沿河建房(封沟建房)污水处理等工作要提倡和引导群众出工出劳,减少等、靠、要及观望现象。要重视村规民约修订,纳入环保要求,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参与和监督。此外,发动群众工作也可以依托“委员进社区”“镇村协商议事会”等平台,通过推进镇村基层协商议事活动凝聚治污共识、汇聚各方合力。